3个月致两例死亡!2320万元/剂全球第二贵药物!安全神话崩塌

2025-08-14 17:12:43

2025年6月15日,Sarepta Therapeutics发布紧急公告:又一名无法行走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在接受其基因疗法Elevidys治疗后因急性肝衰竭死亡。这是继3月18日首例16岁患者死亡后,短短三个月内发生的第二起致命事件。两例死亡患者均处于疾病晚期(非行走状态),且存在近期感染史,死因均指向急性肝衰竭。


Sarepta立即暂停向非行走患者供应Elevidys,并自愿暂停关键III期验证试验ENVISION;合作伙伴罗氏同步叫停海外临床试验。FDA要求全面审查安全协议,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可能推迟审批进程。盘前暴跌38%股价跌至2024年以来最低点,值较2024年高位缩水超70亿美元


讽刺的是,Elevidys曾以全球最贵单剂药物(320万美元≈2,320万人民币)的身份被誉为“基因治疗里程碑”,如今却因连续致命事件沦为行业风险管控失败的标志性案例。

从“医学奇迹”到“安全危机”:天价疗法的争议之路

Elevidys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AAVrh74)的基因疗法,通过单次静脉输注,将编码缩短版功能性抗肌萎缩蛋白(微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递送至患者骨骼肌细胞,弥补因DMD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缺失,从根源上治疗疾病。与传统“外显子跳跃”疗法(需定期输注)不同,Elevidys是一次性治疗方案,旨在实现长期疗效。

2023年5月12日FDA专家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对Elevidys上市申请的投票细节及背景分析,基于FDA官方会议记录及权威媒体报道:最终投票:8票支持 vs 6票反对

核心争议点:

· 疗效证据薄弱:III期临床试验EMBARK未达主要终点(NSAA运动评分无统计学显著改善,p=0.08)。

· 替代终点的可靠性:微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水平是否真正预测临床获益尚无定论。

· 安全性隐忧:早期试验中报告肝损伤、心肌炎及免疫介导肌炎风险。· 适应症扩大埋隐患2024年6月,FDA将适应症扩展至4岁以上所有患者(行走患者常规批准,非行走患者加速批准),覆盖80% DMD人群,但针对非行走患者的加速批准需ENVISION试验验证。

支持票代表:Dr. Barry Byrne(佛罗里达大学儿科主任):“DMD患儿每天都在失去肌肉功能,现有疗法仅延缓而非阻断疾病。Elevidys的蛋白表达数据是可信的生物活性证据,值得给予机会。”(来源:FDA会议记录第87页)

反对票代表:Dr. Tempestt Blackwell(FDA统计学家):“当主要终点失败时,依赖探索性次要终点或生物标志物批准药物,将开创危险先例。我们不能用‘希望’替代确证性证据。”(来源:FDA会议记录第102页)

尽管疗效存疑,Elevidys创下罕见病药物商业化奇迹:320万美元≈2,320万人民币定价基于“一次性治愈”假设及研发成本分摊模型。2023年上市半年收入2亿美元,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8.21亿美元;2025年初公司预测年销售额将冲至29-31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全球接受Elevidys治疗患者超900人2025年接受治疗的非行走患者约140人

技术解剖:AAV载体的肝毒性之殇

两例死亡事件直指基因疗法的核心风险——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肝毒性。其机制复杂且管理难度极高:

肝脏天然富集效应:AAV载体经静脉注射后,60%以上蓄积于肝脏。Elevidys采用高剂量策略(2×10¹⁴ vg/kg)以穿透肌肉屏障,却加剧肝脏代谢负荷。当剂量超过10¹⁴ vg/kg时,可能激活T细胞攻击感染肝细胞或引发补体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爆发性肝炎。

免疫抑制方案的漏洞现有方案依赖糖皮质激素抑制T细胞,但忽视病毒感染风险:两名死亡患者均有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史,而激素可能抑制CMV特异性T细胞,导致病毒再激活,与肝毒性产生协同效应。未将CMV筛查纳入常规管理,也无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结束语

两起死亡事件致股价累计下跌84%,市值缩水超70亿美元。公司暂停2025年收入指引,拟重新评估成本结构。关键验证试验ENVISION暂停可能延迟适应症全面批准Elevidys的悲剧性转折——从"全球最贵单剂疗法"(320万美元)三个月内两例肝衰竭死亡——绝非单一企业的危机,而是整个基因治疗领域亟需正视的困局。

两例死亡患者均为疾病晚期且合并感染的非行走人群,恰是临床试验中代表性最薄弱的群体,暴露了风险分层机制的系统性缺失。Elevidys的定价逻辑(320万美元≈2,320万人民币)建立在"终身治愈"的假设上,但当疗效存疑且致命风险显现,支付方与患者被迫成为赌局的最终承担者。

分享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