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亿人民币!石药AI平台靠什么征服阿斯利康?

2025-08-14 16:46:27

2025年6月13日,石药集团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战略研发合作协议,金额高达53.3亿美元(约380亿人民币),成为今年中国医药行业最受瞩目的交易之一。

这项合作,不是传统意义上围绕具体产品展开的对外授权,也不是商业化阶段的分销或共研协议,而是一场围绕“平台”和“潜力”的豪赌:阿斯利康将基于石药的AI药物发现平台,在多个靶点上共创临床前候选药物(PCC),并有权在PCC产生后行使选择权,获取全球独家权益。


在多数合作仍聚焦上市或临床资产时,阿斯利康却押注一个国产AI平台与临床前项目的组合。石药靠什么赢得这一注重能力而非阶段的合作?又释放出怎样的行业信号?


交易结构简述:预付款+里程碑+销售分成,AI平台走向“出口型”

根据公告,此次合作聚焦多个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开发,石药集团将依托其AI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协助阿斯利康筛选具备多适应症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物(PCC),其中包括一款用于免疫疾病的口服小分子疗法。


交易结构方面,石药将获得1.1亿美元预付款,以及最高16.2亿美元的研发里程碑、最高36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和基于年净销售额的个位数比例提成。


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利康并非直接购买现有资产,而是为每个项目保留“选择权”——在进入一定阶段后再决定是否行权、获取全球独家开发与商业化权利。这意味着石药此次输出的核心,并非某一条管线,而是其平台的整体能力与潜力。


关键资产:石药的AI药物发现平台,到底有多强?

本次合作之所以能以53.3亿美元的体量达成,关键在于石药在AI驱动小分子药物发现方面展现出的平台化能力。公告中指出,石药将运用其“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分析靶点蛋白与已有小分子之间的结合模式,并进行结构优化,以筛选出更具开发潜力的候选分子。


从公开描述来看,石药的平台优势不仅在于算法能力,更在于其长期积累的小分子开发经验与靶点理解力。这与部分AI药物初创企业形成差异:后者可能模型构建能力突出,但缺乏药物化学、成药性评估与后续优化所需的产业基础。而石药的优势在于,它能将AI用于真正熟悉的靶点和分子类型,从而提高筛选效率和实际可转化率。


阿斯利康为何选石药,不选Insilico、晶泰?

AI药物发现平台近年来备受资本追捧。百图、晶泰、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等都在全球展开了合作。但此次阿斯利康却选择了石药这一传统药企转型者,多少让人意外。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石药更“成熟”也更“务实”。不同于AI公司以算法为主导、输出的是“工具服务”或模型结果,石药的定位更接近一个“药物生产工厂”:它不仅做靶点-分子匹配,也承接临床前验证、PCC筛选全过程,合作方不必“二次开发”。


此外,石药还提供更大的协同空间:它本身已有多个小分子项目推进至临床甚至商业化阶段,说明平台输出的是“能用”的候选物,而非“理论上可能有效”的分子。


阿斯利康近年来在中国BD动作频繁,尤其偏好“平台型”合作。与石药的合作,或许正体现了它对后者研发体系的整体认可,也标志着国内药企AI平台已具备“可出海”的实力。


未来收入预期:最乐观 vs 最现实

从结构上看,这笔交易最多可为石药带来53.3亿美元的收益。但能否拿满,要取决于三件事:


1. 平台是否能输出多个PCC?目前披露至少涉及一种免疫疾病药物,但总靶点数量未详。若项目数量有限,则总金额兑现空间亦有限。


2. 阿斯利康是否行权?合同中设置的是选择权,不是自动生效,意味着若PCC不达预期,AZ可不行权,石药也拿不到后续款项。


3. 上市后销售是否能达标?36亿美元销售里程碑+销售提成,需产品具备重磅药潜力,否则兑现难度较高。


综合来看,1.1亿美元预付款是实收,其余部分仍有极大不确定性。但即便仅兑现三分之一(约17亿美金),对石药也是极为可观的收入。毕竟其2024年全年营收也不过290亿元人民币。


对石药的意义:走出产品周期,迈向“平台出海”

对石药来说,这笔交易不只是收入上的利好,更是一场“身份跃迁”。

在经历营收与利润双下滑的2024年之后,公司正迫切寻求转型突破口。而这笔合作,首次让其AI平台以“出口商品”形式获得全球认可,标志着石药正从“产品输出”型企业,迈向“平台输出+联合研发”型药企。


这也可能促使市场重新审视石药的估值逻辑——从聚焦短期现金流,转向更加关注其创新能力、技术平台的对外输出潜力,以及未来在全球市场的合作拓展空间。若这一平台能形成持续的授权机制和BD输出节奏,石药有望从一家传统制药公司,进化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型企业。


结束语

今年,“平台+临床前候选药物”模式的合作逐渐增多。启德医药与Biohaven、AimedBio的超130亿美元合作,聚焦偶联技术平台授权;元思生肽与阿斯利康达成超34亿美元的大环肽合成平台授权,反映出大药企面对高研发成本和复杂靶点,正加速外包早期研发环节,寻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补足技术短板。


石药与阿斯利康的交易虽非金额最大,但战略意义显著,代表着国产创新力量国际化迈入新阶段。未来,此类“平台+临床前资产”合作或将成为医药行业新常态,助力中国创新药企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分享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