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一哥,赴港IPO获批!恒瑞决心再博一把

2025-08-12 17:29:33

2025年4月28日,恒瑞医药(600276.SH)宣布其发行H股计划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8.15亿股普通股赴港上市。此次发行标志着其“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入新阶段。根据公告,H股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创新(45%)、海外商业化(30%)及国际化运营体系搭建(25%)。若成功登陆港交所,恒瑞将成为第20家“A+H”两地上市的中国药企。


2024年以来港股IPO情况为例,平均上市周期(首次递交招股书至上市日)约为393天。恒瑞医药于2025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若从首次递表开始算,参考平均周期,可能在2025年年底左右完成上市。


25年A股复盘:从仿制药龙头到创新药领跑者

恒瑞医药自2000年A股上市以来,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仿创结合策略,逐步成长为国内创新药领域的标杆企业。恒瑞医药以发行价11.98元/股登陆A股,初始估值约15.92亿元。2020年前后市值一度突破5600亿元,较上市初增长352倍,超越同期贵州茅台的涨幅(343倍)。截至2024年10月,恒瑞市值回升至3336亿元。市值增长超300倍,年复合收益率达23.6%。过去25年间,公司累计分红金额达80.29亿元,相当于首次募资额的16.8倍。


尽管经历集采冲击,其通过创新药转型与国际化突围,仍稳居中国医药行业龙头地位。公司通过持续高研发投入构建专利壁垒,近五年研发费用率保持在17%-23%,显著高于行业均值12%(Pharma R&D Annual Review, 2024)。其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自2019年上市后,已覆盖肺癌、肝癌等8大适应症,2024年单品销售额突破42亿元(恒瑞医药年报,2024)。


赴港底气:高增长与创新药国际化双引擎

恒瑞医药赴港上市的底气源于其强劲的财务表现与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2.06亿元(同比+20.14%)、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36.90%),其中创新药对外授权收入贡献显著,如IDEAYA Biosciences支付的7500万美元首付款直接推动利润增长。研发层面,恒瑞累计投入超460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5.33亿元,占营收21.3%,管线覆盖ADC、PROTAC、双抗等前沿技术。


2024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大增47.28%,创历史新高。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30.6%)


更关键的是其国际化突破:至今完成14笔License-out交易,包括与默沙东的19.7亿美元Lp(a)抑制剂授权及德国默克的SHR7280商业化合作。生产基地通过FDA零缺陷认证(2024年11月),为HER2 ADC等品种出海铺路。目前其在全球开展超400项临床试验,未来三年预计获批47项新药及适应症,包括HER2 ADC、GLP-1药物等重磅品种。形成“国内上市-海外授权-自主出海”的三级推进体系。


结束语

H股上市将为恒瑞医药的全球化战略注入新动能。通过募资扩容,公司可进一步补充研发与商业化资金池,加速海外临床试验及市场准入,同时借助港股市场流动性优势吸引国际长线资本,强化与跨国药企的合作议价能力。


“对于创新医药公司来说,要想在偏冷的投融资大环境下生存,需要通过拓宽资金来源、聚焦优势项目和与外部机构合作等方式,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在便于实现商业转化的管线上,以推动研发管线的持续推进和降低资金链断裂风险。” 德勤中国国际税收与企业并购重组税务服务、生命科学及健康行业华西区主管合伙人,张书近期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中提到。尽管资本寒冬仍在,但随着政策端陆续有利好消息,支持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加之美联储降息等使得国际资金回流,不止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医药资本市场已有回暖迹象。


然而,从“中国龙头”到“全球玩家”的跨越,仍需在技术原创性、国际化运营效率及风险管控上持续突破。未来,其能否依托资本与创新双引擎,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中国方案”的全球落地,将是市场长期关注的焦点。

分享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