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亿美元豪赌落空!赛诺菲的“前车之鉴”,诺和诺德再次折戟!
2025-08-08 17:32:19
2025年2月5日,诺和诺德在其财报中披露,Monlunabant针对糖尿病肾病的II期临床试验未能达到主要疗效终点。该试验共纳入254例患者,评估每日10mg和25mg剂量的Monlunabant在16周内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改善效果,最终未能显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2023年8月,全球GLP-1巨头诺和诺德以1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生物技术公司Inversago Pharma,引发行业关注。Inversago的核心资产是新一代CB1受体阻滞剂,尤其是其主打产品Monlunabant(INV-202),被寄望于治疗糖尿病肾病(DKD)这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诺和诺德此举意图明确——在GLP-1药物之外,开辟代谢疾病领域的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仅仅一年后,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遭遇重挫。这一结果不仅让市场惊讶,也让人重新思考CB1受体阻滞剂的可行性。
CB1(大麻素受体1)曾是代谢疾病领域的明星靶点。2006年,赛诺菲推出的CB1阻滞剂Acomplia(利莫那班),凭借其减肥、降糖、改善血脂的“三重功效”,在欧洲获批上市,并迅速成为市场宠儿。然而,上市后发现其严重的精神副作用(如抑郁、自杀倾向),导致欧洲药监局(EMA)在2008年紧急撤市,赛诺菲因此损失超过10亿欧元。此后,CB1靶点研究几乎停滞。
Inversago的策略是通过“外周选择性”设计,避免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仅作用于外周组织中的CB1受体,从而降低精神副作用的风险。诺和诺德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希望绕开前人的失败经验,重新点燃CB1赛道的希望。
在此之前,Monlunabant曾完成I期临床试验,该研究主要评估其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共纳入72例健康受试者。结果显示,Monlunabant在低剂量(5mg)和中等剂量(10mg)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并能有效降低外周CB1受体的活性。
此次Monlunabant的II期试验纳入2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旨在评估其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试验未发现严重精神副作用,证实了外周选择性设计的可行性。然而,在疗效方面,治疗组的UACR降幅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未能达到主要终点。
这一结果引发了多重疑问:靶点机制是否真的适用于糖尿病肾病?过去的CB1研究多聚焦于体重管理,是否能显著影响糖尿病肾病仍存疑。患者分层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可能受益的患者?剂量策略是否最佳,Inversago此前仅进行过I期低剂量试验,II期直接跳至高剂量,可能存在优化空间。
尽管历史上CB1拮抗剂因安全性问题受挫,近年仍有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其在疾病中的潜力。
11亿美元的豪赌首战失利,诺和诺德为行业上了一堂“高风险创新”的实践课。CB1赛道的重生之路注定坎坷,但若能在机制研究、患者分层、联合用药上取得突破,或许仍有一线生机。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言:“失败是创新的代价,但也是下一次爆发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