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一哥”——专注肿瘤药物研发的全球性医药公司百济神州,最近正逢“多事之秋”,除了近日备受关注的高层被带走调查这一突发事件之外,最近几个月以来人事方面也变动不断,这使得外界对公司的运营和盈利状况更为关注起来。
百济神州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19.96亿元,同比增长65.4%;但是归母净利润却为负数,亏损28.77亿元。而这已经是百济神州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7年持续亏损,合计亏损金额超过570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能“烧钱”的药企。然而,百济神州的亏损在逐步收窄中:在2022年-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95.66亿元、174.23亿元、119.96亿元,利润分别亏损136.42亿元、67.16亿元、28.77亿元。2024年上半年,百济神州同比减亏45%。如果按照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百济神州已在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经营利润达 4800 万美元。与此同时,2024年上半年,百济神州的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7.8%,达到119.08亿元。这也是其首次在半年就获得了百亿级的收入。半年收入即突破百亿,主要得益于公司自主研发产品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和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的销售增长。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在海外的一路爬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投资者的信心。百济神州也仍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其总融资额超过650亿元,是国内首家在A股、港股及美股(纳斯达克)三地上市的公司。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2019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成为国内第一款在美上市的抗癌新药。这是一种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剂,适应症覆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套细胞淋巴瘤等。目前已在全球超65个国家市场获批上市。泽布替尼目前已成为百济神州的拳头产品,2023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成为国产创新药中第一个十亿美元分子。2024上半年,其全球销售额80.18亿元,同比增长122%。在美国这个核心市场,泽布替尼上半年销售额为59.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4%,其中超过60%的季度环比需求增长来自于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适应症中使用的扩大,同时该产品在CLL新增患者的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在欧洲市场,泽布替尼上半年销售金额也首度突破10亿元人民币,达到10.57亿元,同比增长231.6%,主要得益于该产品在所有地区市场份额的增加,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等。上半年整个欧美市场销售的高速增长,为泽布替尼贡献了超过八成的营收。此外,百济神州还宣布将公司注册地由开曼群岛变更为瑞士,有行业人士认为,这将利于其进一步深耕欧洲市场,而欧洲市场也很大可能会成为泽布替尼乃至整个百济神州的又一个强劲的增长来源。在中国市场,泽布替尼上半年销售额为8.73亿元,同比增长30.5%,继续保持中国BTK抑制剂市场头部地位。这主要得益于该产品在已获批适应症领域的销售额增长。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8年,全球BTK抑制剂类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泽布替尼凭借其在多个市场的强劲增长,或许有望夺得美国乃至全球BTK抑制剂市场的领先地位。建银国际近日分析指出,因百济神州的 BTK 药物泽布替尼扩大血癌相关适应症的区域覆盖范围,预计其第三季度销售额按年增长 94%或按季增长 9%至 6.95 亿美元,总营收按年升 26%或按季升 6%至 9.82 亿美元。假设 2025 及 2026 财年公司生产效率提高,混合毛利率预测将分别提高 2.1 及 3.5 个百分点,推动公司毛利率在 2025 及 2026 财年分别达到 85.9%及 86.1%。鉴于市场情绪改善,建银国际将百济神州 H 股目标价由 141 港元上调至 175 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泽布替尼快速放量之外,百济神州的另一款核心自研产品PD-1抗体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也传来了好消息。10月28日,百济神州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其自研的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英文商品名:TEVIMBRA®,中文商品名:百泽安®)已于10月下旬在美国开出首张处方,正式进入美国市场。这是百济神州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其自有的美国实体瘤商业化团队开启了全新篇章。替雷利珠单抗于今年3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化疗(不含PD-1/L1抑制剂)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成人患者。10月初,百济神州曾宣布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正式商业化上市,以低于已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其他PD-1疗法10%的定价惠及这一患者群体。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依旧是高定价,公开资料显示,K药的单价达到上万美元。按此计算,降价10%后,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的单价也在数千美元。而目前国内的单价在1300元至2000元左右。
除了靠价格差异以外,百济神州还在美国市场开发替雷利珠单抗的新适应症。其介绍,FDA目前还在对替雷利珠单抗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ESCC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进行审评。
2024年半年报显示,替雷利珠单抗上半年销售额总计21.91亿元,同比增长19.4%。报告期内的业绩表现不包括美国市场在内。随着该药在美国正式商业化落地,借助降价10%以及高于国内售价等条件,业内预计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或瞄准“K药”,成为下一个“十亿美元分子”。在全球范围内,替雷利珠单抗已在美国、英国、韩国和瑞士等多个市场获批,同时还在接受多个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的审评中。出海刚见起色,泽布替尼(百悦泽)就卷入多起专利侵权风波。先是2023年6月,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艾伯维向泽布替尼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自身同类型产品伊布替尼的专利;今年3月,百济神州又分别对山德士和MSN两家药企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理由是山德士和MSN向美国食药监局(FDA)寻求批准销售泽布替尼的仿制药。有分析指出,山德士和MSN可能是利用了美国一些议案或者法规的漏洞,比如在特定条件下,允许药企在原研药专利未到期的情况下进行仿制。但这种情况的合理性有待推敲,申请成功的概率也比较小。需要注意的是,药企向FDA去提交ANDA申请的成本并不高,FDA也完全可以拒绝申请。百济神州也表示,ANDA诉讼很常见,未来可能还会收到其他仿制药公司的额外通知。除了仿制药外,泽布替尼还面临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艾伯维的“专利维权”。2023年6月,艾伯维在美国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泽布替尼侵犯其BTK抑制剂产品伊布替尼的专利。百济神州曾公开表示,公司的研发是原创性的,将对侵权指控开展坚决辩护。无论维权还是挑战,目的显而易见,均与原研药巨大的市场和利益有关。2019年11月,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成为国内第一款在美上市的抗癌新药。这是一种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剂,适应症覆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套细胞淋巴瘤等。目前已在全球超65个国家市场获批上市。而伊布替尼,正是全球第一款与泽布替尼同类的抗癌药。泽布替尼在“头对头”临床PK试验中,显示出更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才让其脱颖而出。3月7日,FDA刚刚批准了泽布替尼的第5项适应症,这让其成为了首个获批5项肿瘤适应症的BTK抑制剂。作为研发驱动的创新药龙头企业,尽管百济神州年年亏损,但总体有向好趋势。研发费用居高不下主要是大部分产品管线仍处于新药研发阶段,尚未形成销售,研发支出金额较大。在创新药领域,高研发投入并不一定会保证未来一定是高利润,因为创新药的研发存在极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创新药要想在未来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研发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信百济神州两款王牌药物逐步打开国外市场后,可以力挽狂澜,助推“创新药一哥”早日上岸。